无论贾府什么态度,自己终归是寄人篱下,但也不得不如此。
薛姨妈一家在京城有自己的宅子,却常住在贾府,薛蟠原本是第一个不愿意的,除了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姐妹情谊,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原因。
例如让外头看看,薛家和贾府实为一家。
又或者做给薛家二房老爷看。
别看林如海居中摇摆,暗中给皇帝输送了不少的利益,走的也是文臣的路子,看上去是皇帝的人,皇帝也把他当做自己那边的人,包括太上皇也是,这不就调走了林如海么。
可林如海根子还是贾府。
除了双方世代的交情,还有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,真正的亲戚只有贾府一门,林如海怎么可能不帮衬贾府,贾府又怎么可能不看重林如海。
至于日后的事,那又是孩子没娘——说来话长。
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一成不变。
至少当下,比如林如海看重的人才,那贾雨村不也是第一时间送去给贾府,包括贾府修大观园,林如海同样输送不少银子。
自己姓王,林如海非要安排自己住在贾府,以及贾府安顿自己的生活,无非是加深贾府与自己之间的因果,如此这般,也是林如海知道自己是知恩图报的性子。
王子腾知道吗?
如果他是个聪明人,必然知道的,但是没有拒绝,说明他认为这件事应该这么做,又或者认可林如海的想法等等。
但王子腾要不是个聪明人,并不知道这些,那自己也没必要在意他了。
所以自己可以住在贾府,但也必须买自己的房子。
自己住不住是一回事,有没有是另一回事。
这才是做人的道理。
有房子住贾府,和没房子住贾府,两者有天壤之别。
所以被张吉甫破坏留在地方的机会,无奈回到京城,买房子的打算不但没有消停,反而越发急迫,此次回京,与上次回京不同。
上次不过是个过,等着调回扬州,如今谁知道,所以要做足准备。
晴雯不知道这些事,原本以为买房的事也好消停下来,又听到信爷重提买房的事,原本内心惊喜,再听到后面的话,顿时六神无主。
虽是个小姑娘,见识不深,可晴雯向来遇强则强,越是这种关头,越是临危不乱,反而平静的问道:“信爷说了许多,自有你的打算。”
“我的打算是我的打算,却不是你的打算,你的事情,当然要你自己做好打算。”王信知道晴雯可能会慌张,温和的说道:“你不要有负担,有什么打算,只要我能办到的,一定能去办到。”
晴雯摇了摇头,“我不知道。”
有些话,她怎么能说出口。
王信知道晴雯的心思,可到底是因为生活所迫,又或者无路可选?
算了。
日久见人心。
王信见晴雯急的要哭,连忙安抚道:“先这样吧,也不急,你还小,等你想清楚了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,再来告诉我,我还是那句话,只要我能办到的,一定帮你办到。”
却说总兵府。
程宏查完军中的账簿,用着晚饭时,天色阴沉,连一丝月色也无,伸手不见五指,连灯笼的光线也照不远,来往的下人小心翼翼。
大厅灯火通明,烛光里五七人影。
几名官吏仿佛在争吵着什么。
“此次南下平倭,提督必然是提前嗅到了什么,又或者他直接参与,战利品都被他本部瓜分,我们连残羹剩饭也没有。”
一吏员此刻愤愤不平。
另外一瘦高个武官沉声说道:“提督欺负右路,怎么不敢去欺负左路,同样伸的手,左路被刘丁给赶了回去,看我们右路好说话,不但没收敛,反而越发过分,竟然从我们右路分了一营出去。”
那瘦高个武官冷笑:“我绝不是因为那王信抢了我的位置,而是为我们右路抱不平,更为镇台大人叫不平,如今倒是刘丁在旁边看我们右路的笑话。”
“够了!”
程宏打断了众人的废话,没一个出主意,光抱怨有什么用。
“祝桢”,程宏看向最末的那官吏,冷着脸问道:“佥事那边怎么说,那王信以后就这么独领一营,连军饷也不经总兵府?”
祝桢缩着脖子,结果还是听到自己的名字。
无可奈何,祝桢站起来,在众人的视线下,苦笑道:“独领一营是老规矩,兵部那边自有章程,军饷物资怎么发,发到谁手上,连提督府都不能过问。”
这话就是承认了。
程宏恨道:“好一个朱伟,慷他人之慨。”
“何止。”
那武官骂道:“既拉拢了那王信,又分了右路的权,王信手里两千兵马,又才二十几岁,已经是游击将军,以后这右路姓谁的还不一定呢。”
“无论怎么样,右路是我们的,岂容外人插手,那王信本来与我们不是一领路人,可才来多久
第123章 右路的规矩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